
执笔/寒冰 公元二零二五年九月十六日,二五二六赛季亚洲冠军联赛拉开战幕,同一天,中超联赛四大强队也展开激烈交锋,由于联赛冠军争夺异常激烈,各支球队参赛的决心和战术安排都受到影响,亚冠超级联赛阶段中超球队三战皆负,亚冠二级联赛北京国安主场艰难拿到一分,这样的结果,既是正常现象球迷网,也在情理之中。
9月17日前后,亚足联公布消息,中国足协下个赛季(2026/27赛季)参加亚冠联赛的席位再次减少,总数确定为三个,其中包括一个附加赛资格。
若依此态势持续发展,现已被泰超反超的中超,接下来或将被马来超、越联赶超,最终完全失去参加亚冠联赛的资格,这种情况的出现已为期不远!
中超对于亚冠应当抱什么心态?又该采取什么行动?在探讨这两个议题之前,我们必须先弄明白,亚冠对于中超以及中国足球,究竟代表着什么?

亚冠的参赛队伍本质上是某个国家的俱乐部,因此它属于典型的“洲级赛事”,并非可以随意取消的商业活动。这项赛事具备自身的商业意义,但更重要的是,它代表了亚洲各国职业足球发展程度的顶尖较量。
国家队的竞技表现和俱乐部的赛事结果,一直被视为评估一个国家足球能力的两个关键依据。即便现在西亚地区对亚冠联赛的外籍球员限制非常宽松,以某个国家的俱乐部为基础的区域性俱乐部比赛,依然可以作为衡量该国足球水准的参考之一。
亚洲顶尖的俱乐部赛事,不仅需要各个国家最出色的队伍参与,同时也是各国顶尖球员进行互动交流,以及提升技艺的重要平台。国内联赛通过内部循环,国际赛事进行区域对抗,胜者争夺荣誉,败者增长见识,双方各有所得,这样参赛球队和联赛本身才能获得进步,这就是洲际比赛对俱乐部层面的意义,这对中超联赛现阶段特别重要。
没有机会参加世界杯,亚冠联赛是中国国家队的球员目前能够参加的级别最高的比赛,而且比赛安排非常密集,这本身就是顶级球员水平提升的最佳“训练基地”,与金元时代用重金引进外援相比,真正在亚冠“实战受挫”,哪怕只有少数球员因此受益,才是真正在为国家队培养人才。

领会了亚洲冠军联赛以上的意义之后,我们必须要意识到,中国足球已经到了必须清晰界定亚冠赛事重要性的关键时刻。

无可否认,在近代足球史上,中国顶级联赛的四大豪门,就算拼尽全力,也难以对抗实力雄厚的日本和韩国队伍。此外,由于外籍球员数量上的巨大落差,想要从亚洲各联赛中脱颖而出,争夺亚冠参赛资格也变得异常艰难。然而,仅仅因为害怕失败而放弃宝贵的亚冠锻炼机会,是极其不明智的。而且,自从亚冠赛事规则进行改革以来,各个赛段的奖金已经相当可观,完全能够吸引现今中超各支球队认真对待。
因此,将联赛视为根基,把亚冠当作终极考验,这样的看法是恰当且符合实际的。
那么统一了战略定位后,中超该如何做?

中超足球队要在亚冠联赛中晋级十六强,面临相当大的挑战,但这并非停止参与亚冠的理由。足协及相关服务单位,更需积极为国内顶级俱乐部在亚冠中提供各种便利条件,努力争取更佳的竞技表现,这既是这些机构职责的一部分,同时,在亚冠赛场取得佳绩也能维护中超在亚洲层面的声誉和商业利益,这样,管理机构的实际作用才能充分体现。
中足联现在的做法只是让亚冠队伍的中超比赛日程提前一天,这样他们多出一天时间进行准备。而且,更糟糕的是,在亚冠首个比赛日那个周末,中超的四大豪门球队直接两两交锋,形成了非常激烈的比赛安排。
同直接争夺亚冠资格的泰国、马来西亚乃至越南联赛相比,中超还有更长的路要走。需要继续为亚冠参赛队提供更充裕的备战时间,并且要调整赛事安排,减轻球队在亚冠赛事前后面临的中联赛挑战。可以借鉴泰国与马来西亚足协的做法。

武里南联的对手分别是墨尔本城和上海海港,他们的比赛日程都经过了合理安排,柔佛DT在本赛季的联赛和杯赛赛程中已经进行了三次调整,球队用于备战亚冠的时间最短为五天,最长则能持续十天,在球员引进和归化方面,两个国家的足协都给予了相应的支持,马来西亚的新赛季规定外援名额可以增加至十五人,每场比赛的首发阵容中最多可以安排七名外援,另外还可以有两位替补外援上场。柔佛DT今年有5名球员完成了国籍转换,泰国的武里南联在亚冠窗口期引进了7名外籍选手。
还应增设其他奖励手段,诸如亚冠联赛给予亚冠参赛队伍额外支持或资金,亚冠联赛为亚冠参赛队伍提供1亿日元(约合500万元人民币)的支持,日本足协制定的2050年发展蓝图里,亚冠联赛在亚冠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,确保亚冠联赛亚洲顶尖地位是关键战略方向。在此领域,资金雄厚的沙特联赛展现出强烈的进取心,同时,东南亚的泰国、马来西亚、越南及印尼也在各自条件下尽力增强本国联赛在亚冠中的影响力。
亚洲足球角逐非常残酷,稍有不慎就会落后,自然不能随意认输。维持中超在亚洲的次级联赛水准,以及中超的品牌声誉和商业收益,是中超各队和相关服务单位必须承担的责任。由于中超球队在亚冠联赛中的席位越来越不容乐观,相关服务单位更需积极行动,促使中超俱乐部倾尽全力,为自身、中超还有中国足球争光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