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零零九年五月二十七日欧洲冠军联赛决赛,在罗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举行,曼联以零比二惨败给巴塞罗那,如同九七年那支尤文图斯,眼睁睁看着欧冠卫冕的希望化为泡影。一九九九年,曼联在巴塞罗那的主场诺坎普球场逆转击败拜仁慕尼黑,赢得了欧洲冠军联赛、英格兰超级联赛和英格兰足总杯这三项赛事的冠军,成为三冠王。十年后,巴塞罗那统治了欧洲冠军联赛、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和西班牙国王杯,从红魔手中接过了三冠王的旗帜,也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。
这是一场备受瞩目的较量,不仅包含了当红球星C罗和梅西的精彩对决,而且两支队伍都处于巅峰状态,胜利者将成就三冠王伟业,堪称足球界的巅峰对决。然而在这场几乎一边倒的比赛中,红魔队甚至找不到任何可以抱怨的理由:裁判的判罚存在争议?布萨卡的表现堪称完美。球队阵容存在缺陷?队员几乎全部出勤,在三线作战中消耗了巨大体能?巴塞罗那也是三冠王,且国王杯的成色远比曼联的联赛杯更足。
弗格森的保守策略让他付出了代价,他再次启用了在阿森纳半决赛中证明有效的阵型,只是吉格斯顶替了停赛的弗莱舍,他指望朴智星和鲁尼在两侧的积极拼抢,共同抵御亨利和梅西的进攻,但弗格森忽略了,如今的巴萨罗那早已不是当年青涩的团队,“菜鸟教练”瓜迪奥拉同样不保守,亨利和伊涅斯塔重新归队,锋线依然是梅西、埃托奥和亨利组成的三叉戟。据《泰晤士报》所述:我们所见的两个队伍球迷网,其一勇于憧憬胜利,另一个则极度恐惧失败。
起初红队确实领先:两分钟时,C罗罚出的弧线球让巴尔德斯出现失误,朴智星几乎要复制上次阿森纳比赛中的精彩表现,不过前曼联队员皮克在关键时刻挡出了必进球,避免对方得分。之后C罗又获得两次射门良机,但都没能射中目标。但第10分钟,右路埃托奥瞅准曼联的破绽:安德森和卡里克看守伊涅斯塔不够仔细,让西班牙中场有了传球机会,埃托奥接到队友送出的球后,沿边线突破进入禁区,绕过维迪奇后,面对门将轻轻一推,皮球飞入球门左上角。这是巴塞罗那整场比赛的首个射门,却立刻让曼联陷入困境:阿森纳的主教练温格始终觉得,从前半决赛的次回合交锋中,枪手在开局时占据上风,最终失利是因为过早失球。如今,曼联轮到偿还这笔账了

这一球射入,战况发生转变,曼联的从容心态转为焦虑情绪。比赛结束后弗格森表示,他们为自己树立了一道必须攻克的难关。整体来看,巴萨掌控了场上的球权达到五成一度,而曼联则为四成九。但仔细分析,西甲冠军的控球更具实际意义,特别是在中场区域的掌控上。瓜迪奥拉也指出:“曼联的控球主要集中在维迪奇、费迪南德和卡里克三人之间。”换言之,曼联前线完全无法创造机会,难怪无论是从左翼调整到右翼的鲁尼,还是下半场替换上特维斯和贝尔巴托夫,合计下来都没有一次让巴尔德斯紧张不已的射门尝试。
十年前的诺坎普神迹,以及半决赛中切尔西的困境,让巴萨明白不能在一球占优时掉以轻心。下半场伊始,亨利曾有过独闯龙潭的机会,第53分钟哈维的任意球也堪堪砸在门框上。到了第70分钟,哈维送出精妙直塞,禁区内仅剩一米七的梅西,硬是绕过费迪南德的拦截,以一记力拔头筹的射门,将球送入球门最深处,两球落后的比分定格为2比0!过去十次交锋,这位球员始终无法敲开英格兰队球门的防线,小小的个子却改变了比赛的走向。另一方面,他持续对曼联的后卫形成压力,只是始终无法转化为实际的得分良机。

缺少谢林汉姆和索尔斯克亚的情况下,曼联仅剩下贝巴,而特维斯在赛后甚至拒绝乘坐大巴与队友一同返回曼彻斯特,在比赛的最后阶段,即便他们调整了队形采用424阵式,依然无法挽回颓势。欧足联从1999年的经历中获得了启示,这次直到比赛结束才在冠军奖杯上刻上巴塞罗那的名称,弗格森对此表示祝贺,他说:“我们的发挥不尽如人意,部分选手也意识到了,今天获胜的队伍确实是实力更强,现在说什么都无济于事了。”

击败当时的巴塞罗那唯有两种途径,要么整体主动回撤,让巴塞罗那眼花缭乱的传球失去作用,然后耐心等待他们犯错,再发动反击;要么全面压上,彻底压制哈维和伊涅斯塔,将巴塞罗那彻底分解为前后两个区域,只能依靠长传进行联系(当时的巴塞罗那还未像2011年那样恐怖)。那个赛季成功运用这两种不同战术,并成功拦截了巴塞罗那的,是希丁克的切尔西和波切蒂诺的西班牙人。弗格森治下的曼联完全有能力运用这两种打法。巴萨开场十分钟表现出的明显挣扎,就是最佳例证。或许是因为缺乏勇气,他未能发挥出这一显著优势,任由哈维和伊涅斯塔掌控了比赛全局。这两名关键球员一旦活跃起来,埃托奥和梅西也随之充满活力。这两位身材娇小的男子,两位顶尖中场,他们向世人展示了足球的核心在于技艺、顿悟与艺术性,其他要素则属于次要层面。恩斯特哈佩尔之夜一年后,他们再次征服欧洲。
伟人也有过失,批评一位获得过三十余次冠军的资深教练的决策不当,通常不被接受。然而弗格森的失误极为显著,即便没有获得国际足联的执教资格,也能明确指出他错在哪里。多种因素干扰了他的思考和安排。曾经有过一次在半决赛中战胜过巴塞罗那的战绩,还有一次在本赛季相同阶段毫不费力地战胜了阿森纳,曼联在过去的25场比赛中保持不败夺冠,再加上弗格森在欧冠决赛中总能取得胜利的传奇经历,这些因素加在一起,或许可以解释他为何会轻视对手阵容中的明显弱点。
曼联输得相当惨烈,这绝非那些见证过1999年三冠王时刻的人所能容忍的。而曼联在战术层面完全处于被动,这也让长期关注曼联的球迷感到不可思议。这既源于阵式和阵容安排的不合理,也体现了对对手技术实力的过度敬畏。弗格森曾多次提及西班牙德比皇马在主场2 : 6的惨败,其中多少透露出他多年来对实力更强的球队的忌惮。对阵开始前,双方均有核心球员退出战场,且缺阵位置恰是对方的优势区域,曼联中场仅存的保护者弗莱彻不幸离场,巴塞罗那在斯坦福桥的交锋中失去了左右两侧的防守关键人物,扬长避短显然是两位教练临场部署的核心考量,巴萨必须严防对手利用两翼进行突破,不能让对手将球传到己方禁区六码线附近的上空,而曼联则需破坏巴萨中场的整体运作,通过紧逼策略瓦解哈维和伊涅斯塔这对进攻与防守的支柱。
曼联中场防守能力不足的现状,可以通过集中力量对付巴萨的左右边锋来改善,这样做也能有效限制巴萨两名边锋的插上,减轻梅西在中路活动时带来的压力,一举两得。切尔西就曾成功运用过这种策略,在半决赛中梅西通过两回合比赛很少得到这种战术支持。即便曼联采用这种打法,其风险也远大于中场防守球员众多的切尔西,但弗格森是否认为冒险才是常态呢?
比赛里鲁尼总被普约尔死死缠住,只能不断往回缩,直到移动到右侧才稍微有了表现空间。下半场曼联仅有的得分希望就是他的高空球传中,埃弗拉既没能送出助攻,也没去干扰对方防守,朴智星对西尔维尼奥的牵制同样效果甚微。原本是巴塞罗那后防的薄弱环节,可随着比赛进程的推进,这个位置反而成了他们进攻的得力武器。把C罗和吉格斯调到两侧,让鲁尼离开中锋岗位去内锋区域跑动,让贝巴站到最前方抢夺高空球,这样做效果会不会更好?或者干脆在边路换上纳尼替代朴智星?回看录像不能完全模拟比赛情况,不过态度上确实更主动一些。
关于那位备受期待的C罗,他在比赛初期的表现尚可,在最初的二十分钟内尝试了五次射门。然而,随后他逐渐失去了锐气,似乎无法突破眼前的困境,情绪变得低落,在第七十八分钟因为对普约尔的犯规收到了黄牌。
这一场较量过后,克里斯蒂亚诺·罗纳尔多转投皇家马德里,曼彻斯特联队的整体实力显著下降,巴塞罗那则强势开启了他们的“梦三时代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