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继伟和邹雨宸入选NBA选秀,国内球迷的期待显然被激发。然而,实际上,参与选秀这个过程,并非特别复杂。

中国籍运动员加入NBA选拔有何要求?哪些选手具备资格,哪些选手不具备资格?选拔前需要哪些准备工作?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一下。
NBA当前劳动合同(2011年夏季签署,周期十年,允许双方于2017年夏季终止)中,关于新球员的资格设定如下:选拔活动面向全球所有在选拔当年1月1日已年满19岁的运动员开放,未达此年龄的选手则无资格参与选拔。2011年劳资交涉期间,双方曾就新球员的最低准入岁数展开商议,萧华方面提议将标准调高至二十岁,不过双方未能就此达成共识,为求早日启动新赛季,最终选择先将此议题延后处理,待后续再行碰商,换言之,在下一轮劳资合约磋商时,这个岁数门槛或许会有变动。
现行NBA选秀制度,将选手分为两类,一类是美国籍球员,另一类是国际籍球员,美国籍球员参选需同时达到三个条件,年龄须满19周岁,高中毕业已满一年,再满足以下情形之一即可获得资格:一是在美国四年制大学或学院完成学业,顺利毕业,或者提前离校,无法继续参加NCAA联赛。这名运动员高中毕业后没有去上大学,到现在已经过去四年了,他当年在选秀日零点前,已经加入了其他职业联赛,他主动向联盟提交申请,表明自己要提前参加选秀。
外籍选手同样需要达到19周岁,并且满足以下情形之一:要么是在选拔时未满23岁,要么是在美国国内非NBA的职业联赛中有过比赛经历。这名运动员向相关机构自行登记,表明他属于“提前参与选拔”的选手类别。
完成这些要求相当费事,不过确实有人会这样做,2014-15赛季在CBA效力的美国外援伊曼纽尔-穆迪埃就是一个鲜明的案例,他高中毕业后因学业表现不佳,失去了参加NCAA联赛的机会,因此选择登陆CBA,从而符合了美国本土球员的第三个资格,通常情况下,球员本人或者其代理机构会向联赛管理机构提交相关材料
这份申请该往何处投递呢?有两条途径,其一,你可以将信件寄往美国纽约第五大道第645号,由NBA总裁亚当-萧华亲自收件;其二,你可以在NBA的官方网站上,向联盟选秀办公室发送电子邮件。联盟方面会指派专人负责这些信件,若你满足当年选秀的资格,或者你的特殊情况具有充分的说服力,他们会寄给你一份对应的表格,收到表格后,完整填写并通过联盟的审核,你的名字就会列入当年的选秀名单。因此,获得参加NBA选秀的资格并不难,真正棘手的是,最终能否被NBA的某支球队选中。
作为自愿争取“提前参与选拔”的选手,你的申请文件需在六十日前送达联盟管理机构,例如今年,你须在四月二十四日之前提交申请(选拔仪式定于六月二十四日),这期间两个月你可以持续刻苦训练,参与NBA机构在美国各地组织的集体测试,以及各支球队自主举办的个别测试,前者凡符合资格的选手均可参与,后者则由球队依据自身情况发出邀请,倘若测试后仍感自身尚不具备NBA水准,亦可在选拔仪式前十日撤回申请,这一切从未出现过
随后会有观众好奇,一般观众是否曾经申请加入NBA选秀?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。
2007年,有位叫扎克-范因斯坦的球迷真的去做了,缘由是他室友提议:何不一同去角逐NBA选秀。那个建议若出自室友的同伴,或许就过去了,毕竟只是戏言,但他却当真了。范因斯坦随后查看了NBA选秀的条款,确认自己满足年龄和毕业年限的要求,这两项标准是2006年新实施的,现在他需要向NBA总部提交申请,当时最高负责人还是斯特恩,起初他找不到联盟办事处的联系方式,在官网查找多次也未果,最后他选择让球迷帮忙转交邮件,信中明确写道,这是我的参赛报名。以引起联盟官员的重视。


这封信所载信息由本人亲自公布,具体如下:我,扎克-范因斯坦,决定加入2008年的选拔活动,以一个身高五尺八寸(约合一米七二),体重一百三十磅(约五十九公斤)的白人身份,自认是无可挑剔的篮球职业选手,其实,我从没接触过篮球。按照常理推断,情节在此处本应告一段落,无需再提身高体重,仅从最终表态来看,他显然没有哪支球队会将他招致麾下,然而他恰好满足参与NBA选秀的资格,因此故事并未就此终结,而是有了新的进展。

4月1日这天,范因斯坦收到了NBA官方的回音,信中写道:您好,范因斯坦先生,我们已收到您的来信,同意您参加2008年选秀大会的请求,请您填写随信附上的表格,并将回执寄往联盟选秀部门。范因斯坦本人表示,他判断这很可能并非愚人节玩笑。他第二天就填写了两页的文件,并依照地址寄送回去,在此之后一个星期都没有收到任何后续通知,直到4月14日他终于无法再等,于是给联盟总部拨通了电话,当时担任NBA劳资协议负责人的埃里卡-鲁伊兹答复他:“你所有的选拔程序都已依照规定完成,往后你无需再进行任何操作。”



随后,范因斯坦在美国最具影响力的两个选才网站,那个名为"未知球员"的板块里,检索到了自己的注册信息。这个发现让他颇为得意,在2008年的选才仪式上,没有任何俱乐部愿意挑选他,这种情况再正常不过了。第二天范因斯坦通过社交平台这样表达:他并未在NCAA参与过篮球运动,也未曾参加高中联赛,即便在初中阶段同样没有接触篮球,他最后一次触碰篮球的时光,正值比尔-克林顿与女秘书产生不当关系(那是在上世纪90年代),尽管如此,他依然出席了2008年的选秀大会,倘若有人对此存疑,可自行在选秀信息平台上核实,他向大家致以谢意,但可惜的是,凯尔特人队认为塞米-埃尔顿(2008年以第60顺位被凯尔特人队选中)的能力要胜过他。
2013年4月,也就是6年后,有位范因斯坦的信徒现身,这个事例有助于说明NBA的选拔机制,一位网名未知的看球爱好者称,他几星期前向联盟递交了申请,想参与当年的选秀活动,信件发出后,他始终没收到任何回音,正当他一点点泄气之际,联盟终于回了信,信上说明:“我们四月十九日收到你的来函,依据信内所述你是2010届的大学毕业生,因此自那时起你就具备参赛资格,今年的NBA选秀会在六月二十七日举行,如今你已是自由球员(年满22岁且未参加选秀,自动获得此身份),能够和任何队伍达成签约。”
那封信的签名是安迪-托布,托布担任NBA选秀的联盟行政主管职务,信件底部有托布本人的手写签名,这一情况在某个平台引发了广泛讨论,他还颇具趣味地与网络用户展开交流球迷网,他提到:“在我发布的帖子下,最早十条留言的网友,在我签约之后每人可以获得一辆凯迪拉克汽车。”紧随其后,有网友主动表示愿意担任经纪人的角色,当被问及有意加盟哪支球队时,他表现得十分乐意回答,称自己与老鹰队很匹配,因为那边的氛围很好,其他队伍也可以考虑,唯独不希望是骑士队。由于缺乏可靠的资料证实,我们无法确定这位网友的真实身份,或许他确实已经在NBA联赛中踢球,只是不愿意履行当初承诺的十辆凯迪拉克汽车的赠予条件。
先前提到的几项条款都是关于俱乐部的,针对个人有一条,倘若某个被选中的球员,未能在限定期限内同选中他的俱乐部或任何职业球队达成协议,那么该球员下个赛季仍具备参选资格,若再次被选中且仍未签约,他将在一年后的选秀日转变为不受约束的球员,这项规定几乎无人触犯,因为成为不受约束的球员不仅意味着要耗费三载光阴,同时该球员在NBA各俱乐部心中的评价也会跌至最低点。